
讙的解释|讙的意思|汉典“讙”字的基本解释 - 漢典
“讙”字的解释,释义,异体字,音韵方言,部首笔画,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源字形 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查询索引
讙(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形象)_百度百科
讙,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形象。《山海经》记载:“其状如狸,一目而三尾,其音如夺百声,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瘅”。
讙(汉语文字)_百度百科
讙,汉语文字,读作讙(huān huàn xuān),讙(huān):1.喧哗,2.责备,3.鸣,4.传说中的兽名,5通“欢”,6.古地名。 故地在今山东省肥城市南,为春秋时鲁国属地,7.姓。
吅_百度百科
(吅)惊嘑也。玉篇云。吅与讙通。按言部讙哗二字互训。与惊嘑义别。从二口。凡吅之属皆从吅。读若讙。况袁切。
呶的解释|呶的意思|汉典“呶”字的基本解释 - 漢典
【說文】讙聲也。【廣韻】喧呶。【詩·小雅】賔旣醉止,載號載呶。【集韻】或作詉。 又【集韻】女加切,音拏。嘮呶,諠也。 又【唐韻正】古音奴,當攺入模韻。詩載號載呶。叶下豆。豆,古音田故反,平去通叶。
呶字的解释-在线新华字典 - 汉文学网
【說文】讙聲也。【廣韻】喧呶。【詩·小雅】賔旣醉止,載號載呶。【集韻】或作詉。 又【集韻】女加切,音拏。嘮呶,諠也。 又【唐韻正】古音奴,當攺入模韻。詩載號載呶。叶下豆。豆,古音田故反,平去通叶。
驩的意思和解释 - 汉语国学·汉语字典
〔驩〕字拼音是(huān),部首是馬部,总笔画是27画。 〔驩〕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馬、雚”。 〔驩〕字仓颉码是sftrg,五笔是caky 86 ,coay 98 ,四角号码是74315,郑码是cujn。 〔驩〕字的unicode是u+9a6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9529,utf-32:00009a69,utf-8:e9 a9 a9。
吅字的解释-在线新华字典 - 汉文学网
【說文】驚虖也,讀若讙。【徐鉉曰】今俗別作喧,非。【玉篇】囂也,與讙通。【廣韻】喚聲。 又【集韻】荀緣切,音宣。義同。 又【集韻】訟古作吅。註詳言部四畫。 又【字彙補】與鄰同。【漢隸衡立 𥓓 】【孫根 𥓓 】俱有吅字。【釋文】卽鄰字。
夔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清)吳任臣《山海經廣注》中繪製的山海經中的夔. 夔 ( ㄎㄨㄟˊ ) ,是中國傳說中的神獸;又是人名,相傳為堯、舜時代的國家樂官。. 商朝及西周時期傳說中一種近似龍的動物,形象多為無角、一足、口張開、尾上卷,在鐘鼎彝器等青銅器上經常會釋有夔紋 [1] [2] [3] 。
咶的解释|咶的意思|汉典“咶”字的基本解释 - 漢典
(聒) 讙語也。 讙者、譁也。 从耳。 𠯑 聲。 古活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