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酸酐 - 百度百科
乙酸酐,是一种有机物,化学式为C4H6O3,为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乙酸气味,味酸,有吸湿性,溶于氯仿和乙醚,缓慢地溶于水形成乙酸,与乙醇作用形成乙酸乙酯。 易燃,有腐蚀性,有催泪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 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能与 醇 、 酚 和 胺 等分别形成 乙酸酯 和 乙酰胺 类化合物。 在 路易斯酸 存在下,乙酐还可使芳烃或烯烃发生乙酰化反应。 在 乙酸钠 存在下,乙酐与苯甲醛发生缩合反 …
Acetic anhydride - Wikipedia
Acetic anhydride, or ethanoic anhydride, is the chemical compound with the formula (CH3CO)2O. Commonly abbreviated Ac 2O, it is the simplest isolable anhydride of a carboxylic acid and is widely used as a reagent in organic synthesis.
(CH3CO)2O是什么 - 百度知道
(CH3CO)2O是乙酸酐,它是无色透明液体。 有强烈的乙酸气味。 味酸。 有吸湿性。 溶于 氯仿 和乙醚,缓慢地溶于水形成乙酸。 与 乙醇 作用形成 乙酸乙酯。 相对密度1.080。 熔点-73℃。 沸点139℃。 折光率1.3904。 闪点49℃。 自燃点 400℃。 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1780mg/Kg。 易燃。 有腐蚀性。 勿接触皮肤或眼睛,以防引起损伤。 有催泪性。
乙酸酐的化学式是什么?酐由什么反应制得? - 百度知道
2012年12月11日 · 乙酸酐的结构为一个氧连接两个乙酰基,化学式为(ch3co)2o,常简写为ac2o。 工业上由乙烯酮和乙酸反应制备乙酸酐,在实验室,酸酐通常由酰氯和羧酸钠盐反应制得。
乙酐 | 108-24-7 - ChemicalBook
2.乙醛氧化法院 其反应如下:2ch3cho+o2——(ch3co)2+h2o以乙醛为原料,以乙酸钴-乙酸铜为催化剂,在45-55℃,0.29-0.39mpa用空气或氧进行液相催化氧化,产物中乙酐占40%,如加入乙酸乙酯作稀释剂,则成品乙酐可提高50%,粗品经精制分离而得。
Acetic anhydride | 108-24-7 - ChemicalBook
2025年2月27日 · Acetic anhydride, or ethanoic anhydride, is the chemical compound with the formula (CH3CO)2O. Commonly abbreviated Ac2O, it is the simplest isolatable acid anhydride and is a widely used reagent in organic synthesis.
乙酸酐 -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 qiuwenbaike.cn
乙酸酐是由乙酸衍生出来的酸酐,分子式为(ch3co)2o,常缩写为ac2o。 在有机合成中常用它作乙酰化试剂或失水剂。 在室温下乙酸酐为无色液体,与空气中的水分反应,从而散发出乙酸的强烈味道。
醋酸酐:乙酸酐是由乙酸衍生出來的酸酐,分子式為(CH3CO)2O, …
乙酸酐是由乙酸衍生出來的酸酐,分子式為 (CH3CO)2O,常縮寫為Ac2O。 它是最簡單的有機酸酐之一,有機合成中常用它作乙醯化試劑或失水劑。 在室溫下乙酸酐為無色液體,與空氣中的水分反應,從而散發出乙酸的強烈味道。 為易製毒化學品。 縮寫: Ac2O。 醋酐、醋酸酐、乙酐、乙酸酐、 無水乙酸 、乙酸的、醋酸的、乙酸酐 (0309限出口)、無水醋酸、醋酐 (乙酸酐)、氧化乙醯、氧化乙 醯基 、醋酐,99+%、醋酐、ACS,97+%.
乙酸酐——化学世界中的无名英雄 - 百家号
乙酸酐,化学式为(ch3co)2o,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它是由两个乙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产物,结构简单但功能强大。 作为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乙酸酐广泛应用于制药、染料、香料以及高分子材料等领域。
乙酸酐(108-24-7) MSDS 性质 熔点 处理 密度 比重 - ChemicalBook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