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erterless supersonic inlet - Wikipedia
A diverterless supersonic inlet (DSI) is a type of jet engine air intake used by some modern combat aircraft to control air flow into their engines. It consists of a "bump" and a forward-swept inlet cowl, which work together to divert boundary layer airflow away from the aircraft's engine.
DSI进气道与CARET进气道的简单比较 - 知乎 - 知乎专栏
下面这篇论文中南航设计的一款DSI进气道就可以在1.8马赫下达到0.91的总压恢复系数,与F18E的加莱特持平,2.0马赫时总压系数也达到了0.87。 像F22/F18E那样的机背放气门设计,虽然可以通过调整流量系数并抽除进气道内的附面层消除附面层干涉使得超声速总压系数提高(在速度大于1.5马赫时放气门打开),但是也会带来一定的放气阻力,并增加了重量和结构复杂度。 因此,由以上可知,DSI进气道相对加莱特进气道来说,不仅有着结构简单,重量和阻力更小的优点, …
五代机喜欢用的DSI进气道,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 凤凰网
2019年7月31日 · DSI进气道是一种没有隔板的超音速进气道,全称Diverterless supersonic inlet,即无附面层隔板超音速进气道。其实这个词表达的意思不太完善,因为DSI进气道既是Diverterless的,也是Bleedless的,也就是说即无隔板,也无斜板,所以叫DBSI更加精确一些。
为什么苏 27 歼 10 F16 等战斗机发动机进气口没有与机身融合?
2016年4月26日 · DSI是“Diverterless Supersonic Inlet”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无附面层隔道超声速进气道”。 这个很多科普说的很明白了,利用中心向两边的压力梯度把附面层推开,不让附面层气流进入进气道。
DSI进气道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DSI进气道(英语: Diverterless supersonic inlet ,即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或蚌式进气道是一种运用于现代 战斗机上的发动机进气道。 DSI进气道通常由鼓包和向前延伸的进气 整流罩 组成。
DSI進氣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DSI進氣道 (英語: Diverterless supersonic inlet,即 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或 蚌式進氣道 是一種運用於 現代 戰鬥機 上的 發動機 進氣道。 DSI進氣道通常由鼓包和向前延伸的進氣 整流罩 組成。 DSI進氣道中的鼓包可作爲一個壓縮面,當空氣進入時使空氣減速並增大壓力,並使得空氣得以在整流罩一側進入進氣道。 傳統的 超音速 飛機一般採用 進氣坡道 或者 進氣錐 技術。 與傳統的進氣道相比,DSI進氣道結構更簡單、重量較小且具有更好的 匿蹤 性能。 [1] 但DSI進氣道 …
歼10进气道设计最早学F16后又改了三次 引美国跟风
2018年3月22日 · DSI进气道,中文称“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又称“三维鼓包式无附面层隔道进气道”,它采用一个固定的鼓包来模拟常规进气道中的一、二级可调斜板,并能够达到对气流的压缩,以及简化结构、隐形的目的。 DSI进气道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阻力小、隐形等特点。 这种新型进气道是成飞多年探索创新的结果,DSI进气道对速度适应范围很广,对减轻飞机重量,提高战术性能有极大好处。 图片:歼10C的先进DSI进气道。
战机“空气动力学奇迹”:图说DSI进气口 - 搜狐
2016年11月29日 · dsi进气道,又称“三维鼓包式无附面层隔道进气道”,它采用一个固定的鼓包来模拟常规进气道中的一、二级可调斜板,并能够达到对气流的压缩,以及简化结构、隐形的目的。
DSI进气道与CARET进气道相比,谁的隐身性能更好? - 知乎
DSI 是固定几何形状进气道,取消了附面层隔道、放气系统和旁通系统,减少了 300 磅的结构重量,每架飞机节省了 50 万美元的生产费用。 在所有速度范围包括高超音速条件下,DSI 都具有出色的性能,而在机动条件下,DSI 仍然非常可靠。 在过去的 10 年里,这项技术从酝酿走向成熟,其低风险已经被 F-35 所确认。 对于 F-16 类型的正激波进气道,DSI 的减重主要集中在附面层隔道及其相应的结构加强的重量上;而对于具有双后掠特征的固定式进气道来说,要加上进气口前部 …
McDonnell Douglas F/A-18 Hornet - Wikipedia
L'F-18 HARV (High Alpha Research Vehicle) è stato un aeroplano sviluppato per la NASA per sperimentare il comportamento dell'aeroplano a un'ampia graduazione di angolo d'attacco, con l'ausilio di tecnologie di thrust vectoring, l'aggiunta di superfici portanti e la modifica del sistema di controllo del vo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