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瑱_百度百科
瑱,汉语三级字,读作瑱(tiàn或zhèn),其本意为古人冠冕上分垂于两耳侧的玉饰或通“镇”,压物用的玉器。 瑱的佩戴方式有三种说法,古代有注释家认为是塞于耳中;现在主流的观点认为瑱是系于筓簪,悬于耳侧的方式佩戴;另有一些学者认为瑱是先在 ...
瑱的解释|瑱的意思|汉典“瑱”字的基本解释 - 漢典
【釋文】瑱,宜作鎭音。【楚辭·九歌】瑤席兮玉瑱。【註】瑱,音鎮。 又人名。【正韻】唐將來瑱。 又【集韻】他典切,音腆。玉也。 又堂練切,音電。玉名。 又【正韻】之人切,音眞。同鎭。 又玉充耳。 又音田。【後漢·班固傳】雕玉瑱以居楹,裁金璧以 ...
< 瑱 : ㄊㄧㄢˋ >辭典檢視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21
字詞:瑱,注音:ㄊㄧㄢˋ,玉部+10畫 共14畫 (次常用字),釋義:[名] 古代繫於冠冕兩側,垂在耳旁,用以塞耳的玉飾。《說文解字.玉部》:「瑱,以玉充耳也。」《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以幣錦二兩,縛一如瑱。」晉.杜預.注:「瑱,充耳。
瑱 - 搜狗百科
2024年8月16日 · 瑱是古时的一种耳饰,瑱的佩戴方式有三种说法,古代有注释家认为是塞于耳中;现在主流的观点认为瑱是系于筓簪,悬于耳侧的方式佩戴;另有一些学者认为瑱是先在耳垂穿孔,穿孔佩戴的。
[B02649] 瑱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臺灣學術網路十四版(正式七 …
《說文解字.玉部》:「瑱,以玉充耳也。 」《周禮.秋官.小行人》:「王用瑱圭,公用桓圭,侯用信圭,伯用躬圭。 」《戰國策.齊策四》:「徹其環瑱,至老不嫁,以養父母。
紞的解释|紞的意思|汉典“紞”字的基本解释 - 漢典
垂于冠冕两旁,悬系玉瑱的彩线。 《左传·桓公二年》:「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綎,昭其度也。」
瑱的意思,瑱字的意思 - 漢語字典
漢語字典提供詳細的關於瑱的意思和瑱字的解釋,主要包括瑱字的基本釋義,詳細釋義,瑱字五行,瑱字筆劃,瑱字部首,瑱字同音字,瑱字筆順,瑱字注首等詳細關於瑱的意思說明。
瑱在名字中读什么? - 百度知道
瑱是古时的一种耳饰,瑱的佩戴方式有三种说法,古代有注释家认为是塞于耳中;现在主流的观点认为瑱是系于筓簪,悬于耳侧的方式佩戴;另有一些学者认为瑱是先在耳垂穿孔,穿孔佩戴的。
瑱_汉字「瑱」的拼音_瑱的解释_瑱什么意思_瑱念什么 - 国学大师
瑱 tiàn ㄊㄧㄢˋ 1. 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的装饰物,用玉、石、贝等制成。 2. 美玉:“荣重馈兼金,巡华过盈~。” 3. 古通“填”,填充:“金精玉英~其里。” 瑱 zhèn ㄓㄣˋ 镇压坐席的玉器:玉~。 点此查看:【瑱】更详细解释
紞详细解释_汉字「紞」读什么_紞 的详细解释 - 国学大师
1. 古时冠冕上用来系瑱的带子:「王后亲织玄~。」 2. 缝在被端用以区别上下的丝带:「缁衾,赬里,无~。」 3. 敲;击。 4. 击鼓声:「~如打五鼓,鸡鸣天欲曙。」 「紞」详细解释. 紞 dǎn 〈名〉 紞,冕冠县塞耳者。从糸,冘声。——《说文》。